时间:2018-6-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前阶段好长一段时间小医不务正业,又去当什么主检,挑肥拣瘦地把一批优秀青年送到部队。误了正业,代价是跑了许多粉丝,还好小医作的初衷并不是成为网红,因此也并不太在意,但特别感谢那些在小医无暇更新文章,仍给予默默和鼓励的朋友们!谢谢您们!

在门诊工作中及上经常接触到宝宝反复腹泻、便便带血丝、血点甚至鲜血便的病例,有的腹泻长达2~3个月,反复服用抗生素,家长非常纠结和担心,不知如何是好。

这不,又收到一条,求教的是我一个老同事,她说“有点急”,我能感受到她是蛮急的,不然也不会在接近小医进晚餐的时间发来这个信息!(其实是我下班后打开才看到呵)

对于一个内心足够强大,能在办公室边吃快餐边欣赏患儿家属尽情展示其宝宝在纸尿裤上的各种杰作的儿科医生,在晚餐时间,鉴赏如下作品自是神情自若:

在一片金黄色的油菜地,开出几朵鲜红色的小花,论色彩搭配,其实蛮协调的。估计毕加索在四个半月时,是画不出这样的佳作!

在详细询问了宝宝发育、饮食等情况,并查看了检验单,小医考虑宝宝是食物过敏了,准确地说,是牛奶过敏!

大家可能会说,过敏不就是会长皮疹、痒、打喷嚏吗?还会拉血便?

下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下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因特殊的食物抗原所致免疫反应而产生症状的一组疾病。出生后最初3年内有多至6%的儿童会发生食物过敏,其中包括2-3%婴儿和幼童对牛奶过敏。过敏分IgE介导和非IgE介导两种。

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很快,进食后不久即出现口腔、胃肠道、呼吸道、皮肤等过敏症状,如:痒、痛、水肿、腹痛、呕吐、皮疹、甚至哮喘发作。

非IgE介导的过敏发育是由细胞介导的,在数小时至数天后出现,常见的疾病有:过敏性直肠结肠炎、食物诱生性小肠结肠炎(出生1周至3个月内开始出现迁延性呕吐和腹泻)、食物诱导性肠病(出生1周内即出现迁延性呕吐和腹泻、生长发育不良)等。

儿童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是食物过敏性消化道疾病之一,是一种由外来食物蛋白引起的,非IGE免疫介导的,以直肠和结肠炎性改变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胃肠道疾病,又称为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

本病多见于母乳喂养儿,其主要是由于母亲进食过敏原性食物后经乳汁进入儿童胃肠道,而出现过敏性症状。临床上大多于3月龄尤其是2月龄起即出现临床症状,这可能与婴幼儿胃肠道尚未发育完善有关,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可能与非IGE介导型食物过敏有关。临床表现为:粪便中伴有黏液、少量血性或血丝,偶有轻度腹泻,粪便中白细胞增多、潜血实验阳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约25%的病例有典型轻度胃肠炎表现,通常大多数患儿是对牛奶过敏导致,对大豆过敏者少见。腹泻尤其以迁延性和慢性腹泻为主;贫血以轻度为主,影响宝宝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营养不良、呕吐均较少见。

诊断:最新文献美国食物过敏诊治中指出,非IgE介导型食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回避食物后临床症状消失,再次接触可疑食物后症状再现,则可做出诊断。

治疗:食物过敏的治疗主要是回避可疑食物。这些可疑食物包括:牛奶蛋白、鸡蛋、豆类、鱼、小麦。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主要见于母乳喂养儿,根据最新的欧洲国家食物过敏诊治指南,母乳喂养儿一般无需停母乳,母亲需回避可疑食物,且需回避可疑食物至少4周,4周后再进行评估,如添加1种食物后患儿临床症状未再现,则可逐渐添加其他可疑食物,但如添加1种食物后患儿临床症状再现,则在整个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回避可疑食物,停母乳后需以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如:纽康特)替代至少6个月。

对于使用配方奶粉后出现症状者,则应重新选择母乳喂养,并在母亲的饮食中剔除牛奶。牛奶蛋白诱导非IgE介导型食物过敏反应在婴儿中85%症状不会持续超过3岁,对牛奶或大豆蛋白过敏症状通常在1岁后消失。重新再进食牛奶时,应最初只喝一小勺或更少,如果患儿能耐受则几天后再逐步增加,同样年长儿和成人也可能在彻底避免失误过敏后1--2年对其过敏消失,但对于花生、坚果、鱼类或贝壳类引起的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应除外并且症状不会消失。

柳城小医,

了解健康信息!

(长按以下,即可一键!)

黄曦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康复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lilego.net/xsezl/371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