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天气就像坐了过山车。12月12日最高气温还是17℃,13日起,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湖城迎来了大风和降雨,气温也持续下降,12月14日最高气温骤降到8℃,最低气温降到了0℃。据湖州市气象台预测,受冷空气影响,15日至17日早晨最低气温0到-2℃,有薄冰;山区温度更低,-2到-4℃,将有冰冻。而从17日开始,气温逐渐回升,白天最高气温又将回升到17℃左右了。 ?在这样的天气下,对于小宝宝来说,日子可就难捱了。因为小宝宝体质弱、适应能力差,遇到骤升骤降的气温,他们的呼吸道、肠胃道都很难马上适应。 ?12月14日上午9点,医院儿科门诊看到,诊室外,坐满了抱着孩子等待就医的家长。输液大厅、雾化室里也挤满了孩子和家长。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徐震介绍,从11月中下旬以来,儿科每天的门诊量(包括急诊)达到多人次,医生、护士们每天都要加班加点。该医院的儿科病房里,近80个床位也一直处于爆满状态,就连加床也都住满了患儿。在这些患儿中,呼吸道疾病占到了80%以上,且发病儿童年龄普遍偏小。“目前是流感高发季节。之所以出现感冒患儿增多,一方面原因是近期天气多变,气温起伏比较大。还有一个原因是随着今年二胎政策的放开,小婴儿比较多,这些新生儿免疫力比较低,所以形成了小儿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情况。”徐医生说。?医院、医院的儿科也是天天爆满,医院儿科,这两天每天门诊量达到了近人次。作为家长如何保护宝宝呢?听听儿科医生怎么说。“家长要做到预防在前,一旦家里有大人出现发热、咽痛、咳嗽、鼻塞等症状,就要提前自我隔离,提前用药,不要频繁接触宝宝,以防传染。”徐医生告诉记者,新生儿到6个月的婴儿,若出现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家长要先观察。观察什么呢?咳嗽有没有越来越重,喉尖有没有痰鸣音。如果出现吃奶减少、少哭、少动等情况,说明病情有进一步加重趋势,要及时就医。徐震医生说,3个月内的婴儿一旦“中招”,容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像气管炎、肺炎等,都是容易出现的病。 而1周岁以上的幼儿,一般会出现发热、咽痛、四肢乏力、酸痛、咳嗽、鼻塞等症状。幼儿一旦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剧、胸闷心悸气粗的情况,家长也要带他及时就医。相比小婴儿,大孩子患肺炎的几率要小很多,但是容易引起心肌炎,重者起病急,可表现为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猝死。徐医生提醒,这段时间大人小孩都要多洗手,家里要多通风,尽量少带患儿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就医的话尽量选择白天去,这个时间段医务人员人手比较充裕。由于就诊人数较多,请家长自觉维护就诊秩序。12月份疾病风险提示初冬时节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往往也是传染病的高发期,除了流感,还有一些疾病需要大家提高警惕,尤其是体质较弱的儿童,家长们赶紧看看,预防起来!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其中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诺如病毒胃肠炎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引起暴发。成人感染主要表现表现为腹泻,而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冬季呕吐病”。而轮状病毒肠炎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普通轮状病毒主要容易感染6月龄至2岁的婴幼儿,以9至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较多,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专家建议:1.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2.对病人呕吐物、粪便应消毒处理;3.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重视水源及食物卫生,餐具消毒;4.婴儿室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5.应提倡母乳喂养婴儿;6.对6-24月龄幼儿口服含各型轮状病毒的减毒疫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是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溃疡。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专家建议:1.手足口病易在幼儿园出现聚集性发病,幼儿园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2.孩子家长、学校老师、家庭保姆等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防止因大人隐性感染而传播给儿童。对已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的,家长要及时告知患儿所在的幼托机构,以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是哪家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lilego.net/xsewj/324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