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题目及解析 一、A11、C 蛲虫病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易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下段、结肠及直肠,传播方式为吞食或空气吸入等,表现为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 2、A 蛔虫病是流行最广的,发病率最高的肠道寄生虫。 一、A11、C 蛔虫在人体内生存时间一般为1年左右,小儿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2、D 由于雌虫晚间爬到肛门产卵,约6小时就可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这些虫卵污染了内衣裤,被患儿再经口食入即形成自身感染。所以要内衣裤煮沸消毒,才能根除蛲虫病。 3、D 预防蛲虫病不采取预防性用药。 二、A21、D 该患儿患的是蛲虫病,蛲虫在肛门移行至女孩尿道或阴道时,可引起尿道炎或阴道感染。 一、A11、B 驱虫药首选甲苯达唑,此药为广谱驱虫药,能杀灭蛔、蛲、钩虫,既能杀灭幼虫,又能抑制虫卵发育。 2、B 蛔虫病可引起全身过敏表现,血象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3、C 洛赛克是抗酸抑酸药,主要是治疗消化性溃疡,不是驱虫药。 二、A21、E 成虫代谢物被吸收可引起腹痛、食欲不振、不安、易惊、磨牙、异食癖。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二十章 一、A1 1、E 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 2、B 感染性疾病引起小儿惊厥除颅内感染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颅外感染中最常见的。 3、A 造成小儿中毒的原因主要是年幼无知,缺乏生活经验,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往往拿到东西就放入口中,使接触毒物的机会增多。 4、D 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呼吸系统症状及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脏器功能紊乱,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律不齐和心排出量减少,甚至导致右心衰竭,是引起心脏停搏的主要原因。 5、B 心跳呼吸停止4~6分钟即可导致脑细胞死亡。 一、A11、C 采集患儿呕吐物、血、尿、粪或可疑的含毒物品进行毒物鉴定,是诊断中毒最可靠的方法。 2、E 神志不清有可能造成误吸或窒息,腐蚀剂中毒者有可能造成消化道穿孔。 3、C 甘露醇输入太慢就起不到渗透性脱水的作用。 4、A 人工呼吸:婴儿为每分钟20次;儿童为每分钟15次。 5、C 湿化器滤纸应每天更换。 6、D 碱化尿液可使弱酸类毒物清除率增加,常用碳酸氢钠。 二、A21、C 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是:①扪到大动脉搏动,血压>60mmHg;②听到心音,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③瞳孔收缩;④口唇、甲床颜色转红润。 2、D 急性颅内压增高给予头部抬高25°角侧卧位,有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呕吐造成的窒息。 三、A3/A4 1、1、B 意识模糊,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带大蒜臭味,面色苍白,手足抽动,皮肤及四肢湿冷、流涎、瞳孔针尖大小这些都符合有机磷中毒的表现。 2、B 洗胃适用于毒物吞入后4~6小时之内。 3、D 有机磷中毒时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后转为抑制。阿托品是胆碱能神经抑制剂,可拮抗有机磷的毒性。 四、B 1、1、C 服毒物6小时以上者,毒物多已进入肠道内,应导泻,使毒物尽快排出。 2、C 10%甘露醇溶液可以用来导泻,口服50~ml,可快速引起渗透性腹泻,避免应用油类泻剂。 3、D 1%肥皂水可以用来灌肠。 一、A1 1、D 按压频率新生儿为次/分。 2、D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各种累及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的疾病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类,中枢性呼吸衰竭是因病变累及呼吸中枢所引起(如颅内感染、脑损伤、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等),周围性呼吸衰竭是因呼吸器官的严重病变或呼吸肌麻痹所致。 3、D 降低通气量使CO2增加,会使脑血管扩张,使颅内压增高,所以是不应采用的。(拓展内容) 4、D 呼吸衰竭与体重变化无关。 5、D 呼吸表浅不规则者,必要时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其他几种情况不宜使用。 二、A21、A 止惊药首选地西泮。 2、D 休克患儿尿少,故选项D不符合。 三、A3/A4 1、1、D 惊厥发生在疾病初起,有发热、抽搐只持续2分钟,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抽搐停止后一般情况好,咽红。半天来打喷嚏,符合上呼吸道感染,热性惊厥诊断。 2、C 地西泮是一般抗惊厥的首选药物。 3、B ACDE均非护理能控制的因素,B才是护理能达到的目标。 四、B 1、1、A 呼吸中带有蒜臭味见于有机磷、无机磷、砷中毒。 2、D 呼吸中带有苦杏仁昧见于氰化物中毒。 护理管理学第一章-绪论 一、A1 1、下列不是管理方法的是 A、行政方法 B、法律方法 C、民主方法 D、思想教育方法 E、社会心理学方法 2、行政管理方法的优点是 A、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B、减少主管人员的主观主义 C、信息传递快 D、有利于常规问题的处理 E、有利于发挥基层单位能动性 3、管理中最能促使员工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