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近期,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就我国目前新生儿期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就如何规范新生儿期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给出指导建议。

乙肝疫苗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主要途径,新生儿和儿童期感染HBV慢性化转归比例分别为80%~90%和30%~50%,注射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和降低HBV感染后危害的必要手段。

1

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

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接种首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重组仓鼠卵巢(CHO)细胞乙肝疫苗,每剂次10μg,最迟在出院前完成。危重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2

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

无论出生后身体状况如何,在12h内必须肌肉注射100IUHBIG;若生命体征稳定,无需考虑出生体重及胎龄,应尽快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第1针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待稳定后,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若为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接种的疫苗剂次不应计算在必须的3针次程序内,在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方案完成3剂次共4针乙肝疫苗接种程序。

3

如果母亲HBsAg结果不明:

先给新生儿注射HBIG,然后立即对母亲进行乙肝标志物快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右上臂三角肌处肌肉注射,HBIG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HBIG(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与卡介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不会降低卡介苗的免疫效果。给早产儿肌肉注射疫苗时,建议臀外侧注射,针头长度应适合早产儿的肌肉厚度。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因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原因,少数接种者对疫苗接种无应答(抗HBs<10IU/L)。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第3针乙肝疫苗1~2月后行HBsAg和抗HBs检测。若HBsAg阴性、抗HBs<10mIU/ml,按照0、1、6月方案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

卡介苗

据WHO估算,2015年我国结核病新发病数为93万,居全球22个结核病高发病率国家第3位。接种卡介苗可预防50%的结核病。

新生儿/儿童

接种时间

接种部位

胎龄≥37周

出生体重≥2500g

出生24h内

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皮内注射

未接种卡介苗的早产儿

出生3个月内满足校正胎龄和体重要求后可直接进行接种

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皮内注射

3月龄~3岁儿童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或卡介菌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阴性,进行补种

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皮内注射

卡介苗

接种后效果评估

阳性反应是接种后2周左右在注射部位出现红斑和丘疹

8~12周左右伴随着溃疡和愈合形成卡疤

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疤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

不良事件及预防

1、接种卡介苗后的并发症较罕见,接种后出现致死性播散性结核感染的几率为019/100万~156/100万,并且几乎均因疏忽大意而对细胞免疫严重抑制的个体接种卡介苗所致。严重的局部反应(如广泛局部溃疡和区域性淋巴腺炎)发生率<1‰,且多数病例(>99%)系免疫缺陷者。与大龄儿童相比,新生儿出现疫苗诱发的化脓性淋巴腺炎风险较高,因此应严格掌握新生儿接种剂量。

2、造成注射部位脓肿主要是因为进针角度过大、进针过深,导致疫苗注射至皮下甚至是肌肉。注射前应充分摇匀疫苗,在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足量注入01ml。注射后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退出针头,防止注射后疫苗外溢。勿注入皮下,以免引起严重深部脓肿。

卡介苗与HIBG联合接种

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同时注射HBIG和卡介苗不会降低卡介苗的免疫效果,且有助于提高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效果。

美德因

印象观

更值得信赖

平等医疗践行美德

更专业

秉承国际JCI质量标准

提供从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到产后康复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

更人文

医院

更国际

日式医疗服务体系

美式智慧医疗平台

国际多元化医疗基因

提倡并践行领先国际分娩理念

誉称“Baby联合国”

更创新

个性化定制专属医生制服务

创新十对一团队服务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著名的医院
土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lilego.net/xseyd/370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