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7-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宝宝出生之后没多少天,您可能会发现宝宝的小脸突然变得黄黄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黄疸的前世今生......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增多导致的。

  胆红素存在于人体内举足轻重的血红蛋白中,它们负责把氧气从肺运送到身体各处,再把二氧化碳运回到肺。

  红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也会慢慢老化。肝、脾、骨髓等器官里的单核吞噬细胞会将衰老、异常的红细胞吞噬。血红蛋白就被释放出来,再分解成游离胆红素。一般来说,这些胆红素会由肝脏代谢,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但因为刚出生的宝宝体内红细胞数量很多、寿命较短,而且肝脏功能不成熟,当大量的红细胞破裂、胆红素产生速度超过分解清理速度时,胆红素就在体内累积排不出体外,导致宝宝出现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

  通常宝宝出生2~3天后逐渐出现黄疸,并且逐渐加重,4~7天达到高峰期,之后逐渐减退。

  主要是面部、结膜和躯干发黄,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不太明显。

  因为宝宝的肝功能是正常的,只是胆红素的暂时堆积,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生理性黄疸对宝宝的影响并不大。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就说明黄疸不严重,大概三、四周黄疸就能完全消退了。不过,早产宝宝相对要慢一些。

  但是,还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宝宝,属于“病理性黄疸”,宝妈宝爸们可要警惕了!

  胆红素会通过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系统,造成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导致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脑瘫等严重后果。

  引起病理性黄疸可能有很多原因,例如:

  1、溶血性黄疸:母亲血型是O型,父亲是A型、B型或AB型血;或者母亲是RH阴性血,就很可能因为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溶血性黄疸,这就是大家常说的ABO型溶血症。红细胞在与母体血液交换的时候被破坏,太多的胆红素被释放出来并累积而导致黄疸。

  2、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儿的红细胞膜先天缺陷而不能正常工作,引起溶血和贫血。

  有些患者在新生儿期间可能不发病,但长大后吃了蚕豆,会出现溶血和贫血,这种病也叫蚕豆病。

  3、阻塞性黄疸:因为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原因,导致胆红素排泄系统被阻塞。

  因为我们便便的颜色主要来自于胆汁,而阻塞性黄疸的宝宝因为便便中缺少胆汁,所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白陶土样”的大便。

  4、感染性黄疸:这也是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以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多见,有些是宝宝出生前在宫内已经发生感染,有的则是在出生后被感染。

  5、母乳性黄疸: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72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除外以上这些因素,红细胞增多症、窒息、缺氧等都可能引起病理性黄疸。

  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病理性黄疸呢?病理性黄疸有这么几个特点: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或者5天后出现持续2周以上并且反复发作,黄疸症状比较重,可能还有吐奶、发烧、抽搐、嗜睡、大便发白等表现。

  病理性黄疸一定要早就诊、早治疗,给宝宝照蓝光,来促进胆红素的分解和代谢。

  如果血清胆红素含量太高,或宝宝出现了早期核黄疸的症状,就要用换血来防止核黄疸发生,这是降低胆红素最快的办法。

  这就是黄疸以及胆红素的前生今世,家长们了解了吗?

  其实大部分宝宝的黄疸都是比较轻微的,家长不要太紧张,多给宝宝母乳喂养,多吃多排泄,可以适当游泳运动一下,每天晒一会太阳就能慢慢自然退黄。如果医生检查后发现胆红素水平高,照一照蓝光也能退黄了。但是如果宝宝全身和四肢都发黄,精神状态也不太好,就要听医生的话来积极配合治疗!

找阿姨专线:-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lilego.net/xseyd/345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