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 医院产科胡玉美、周学慧 新生儿穴位推拿抚触体位 抚触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新生儿抚触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还可以促进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满足新生儿的需要,是一项简便有效且对新生儿健康有益的实用护理技术。在新生儿抚触中,我们观察到仰卧位接受抚触时,新生儿常常表现为紧张哭闹甚至有拥抱反射;而当俯卧位抚触时,则大多数新生儿变现为安静舒适[1]。在此基础上,笔者在抚触中增加穴位推拿,探讨其在抚触中的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年1月至年12月我院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例,均实行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母婴健康。其中男例、女例,胎龄37~24周,体重~克,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抚触方法 三组均由经过抚触培训的护士操作。 1、抚触时间:出生后第2天早上沐浴后9:30抚触1次,下午2次哺乳之间安静无哭闹时抚触1次,每次15分钟,连续抚触3天。 2、抚触前准备:抚触室内温度28~30℃,并播放优美、轻松柔和的乐曲,音量控制在45dB,使新生儿放松。 3、抚触步骤:抚触者剪短指甲,不戴首饰,以免划伤新生儿皮肤,洗净双手并使之温暖。用适量婴儿润肤油置于掌心,双手涂匀,轻轻地在新生儿肌肤上滑动,力度适中,手不离开新生儿皮肤。抚触者充满爱心、布满微笑,抚触时轻轻与新生儿对话,抚摸头部时说增智开慧;抚触背部时说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按摩腹部时说健脾和胃;按摩四肢时说健康生长,进行良好的语言信息刺激和情感交流。邀请产妇和家属参与抚触,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强调皮肤密切接触及温柔触摸的重要性,更新婴儿保健观念。 对照1组采用国际标准进行抚触,即先仰卧后俯卧位,抚触顺序为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对照2组先俯卧位后仰卧位,抚触顺序为背部→背侧面头部→四肢→臀部→仰卧位头面部→胸腹部→四肢。 观察组在对照2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穴位推拿,在腰背部抚触时加推脊和按揉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各15~20次,捏脊3~5次;抚触腹部时用掌心和指腹按顺时针方向轻揉按摩腹部20~30次;抚触手部时,操作者用拇指面轻轻旋推五指上代表脾、肝、心、肺、肾的部位(大拇指末节掌侧罗纹为脾,食指末节掌侧罗纹为肝,中指末节掌侧罗纹为心,无名指末节掌侧罗纹为肺,小指末节掌侧罗纹为肾)各20~30次;抚触下肢时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位20~30次。 1.2.2评价方法 三组均于每次抚触时观察新生儿的反应,由专人记录。新生儿抚触时哭闹、四肢屈曲或拌有拥抱反射为无效;新生儿安静舒适、四肢放松为有效。同时使用黄疸皮测仪(美能达,日本产)检测并记录新生儿黄疸指数,取新生儿前额正中为测定点,出生后每天晨间沐浴后进行检测,共测4天(正常母婴出院时间)。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u检验。 2、结果 2.1三组抚触效果比较见表1 2.2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4天皮测黄疸指数比较见表2 表1、三组抚触效果比较例次(%) 组别 例次 有效 无效 对照1组 (42.3) (57.7) 对照2组 (71.5) (28.5) 观察组 (90.8)** 72(9.2) 与对照1、2组比较**P0.01 表2、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4天皮测黄疸指数比较x±s 组别 例数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对照1组 13.40±2.50 16.30±2.10 19.61±1.71 21.42±2.18 对照2组 13.30±2.40 15.70±2.00 18.32±1.90 18.81±1.90 观察组 13.40±2.30 15.35±3.10 17.43±1.92* 18.10±2.01** 与对照1、2组同时段比较*P0.05**P0.01 3、讨论 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因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其次为安全的需要。新生儿亦如此。新生儿出生后喜欢被包裹,象在母亲子宫的感觉令其觉得安全。 抚触时新生儿全身裸露,处于陌生环境,舒适感发生改变,所以常表现为四肢屈曲、紧张哭闹或伴有拥抱反射,这是失去安全感的反应。因此,新生儿以紧张哭闹的表情寻求护士给予保护和帮助。胎儿在宫内生长的姿势是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肘关节屈曲,上臂接近胸部,前臂在胸前交叉或平行,膝关节或髋关节重度屈曲,大腿贴近腹壁,小腿交叉或平行蜷曲于宫内。 当采用俯卧位抚触时,新生儿趴在床上的姿势与胎儿在宫内的姿势相似,胸腹有一定的压迫面感到舒适安全,经过舒适抚触背部而随后更换仰卧位继续抚触时,新生儿从心理与生理上已经适应,所以较少引起哭闹不安。 首先选取俯卧位抚触,可使新生儿更感安全舒适。轻柔抚触背部可使身体放松,结合小儿推拿手法推脊、捏脊刺激背部皮肤神经,按揉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可以促进背部血液循环,增强五脏六腑功能,益气养血。抚触胸部可调整呼吸、循环功能。抚触腹部可健脾和胃,食量增加,体重增长加快,增强排泄功能,有助于排气通便。抚触四肢可疏通经络,调整五脏六腑,增强四肢的灵活反应和运动的协调功能。舒适抚触可激发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一系列功能反应,增加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育。 舒适抚触是新生儿安全感的需要。通过抚触和推拿经络穴位,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减少烦躁不安情绪。新生儿安静、放松、舒适,并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因此,观察组抚触时哭闹不安和拥抱反射者显著少于对照1、2组(均P0.01)。抚触中增加穴位推拿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效果明显。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各个穴位与其内脏器官系统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通过推拿特定穴位,能调节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如通过腹部、足三里、补脾经等穴位的推拿可增强胃肠运动,增加食欲,使大便次数增多,有利于肠内结合胆红素的排泄,黄疸减轻[3]。表2结果示,观察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1、2组(抚触第3、4天,与对照1、2组比较,P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穴位抚触具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作用。 另外,音乐为新生儿舒适抚触创造了安宁、和谐气氛。音乐作为一种与语言及声音既相似又不同的特殊信息,对人体的各个系统可以产生良好的心理、生理效应[4]。悦耳动听的乐曲可通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良好的刺激能协调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优美的音乐可影响大脑中内啡肽等物质的释放而达到镇静作用,使新生儿安静、全身放松,有助于抚触的顺利进行。 舒适抚触作为护婴及护士与家属之间联络的纽带无形中拉近了三方距离,护士每天以和蔼的态度护理抚触新生儿,与产妇及家属经常接触,密切了护患关系,产妇亲眼目睹了护士抚触操作的全过程,从护士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服务和娴熟的舒适抚触手法中产生了信任感,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为医院树立了一切为患者优质服务的品牌,给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范晓妹.改良抚触法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17(7):-. [2]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80-83. [3]查祎,王茵萍,邵永红,等.图解小儿按摩除百病[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4-10. [4]徐武秀,郭君怡,张丹如.音乐疗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昏迷患儿的效果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12(12):48-49. 第8期小儿推拿师考证班将于10月开班,名额有限,抓紧机会啦! 报名-- 咨询- 维妮康银川治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