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钱志龙博士,培德书院国际学校总校长,道禾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学学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传播学硕士,南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今天的分享,来自钱志龙博士在“教育的价值与美”论坛上的主题演讲《用世界公民视角谈国际教育》(演讲略有删节)

大家下午好,下面是我的演讲时间,我将直接进入本次论坛的主题。这场论坛的主题,“返本开新”(重新设计教育的价值与美),我个人很喜欢。我们把那些技术性的东西放一放,让我们先回到教育。今天,我直接谈谈国际教育。

1

什么是国际教育?

什么是国际教育,它的目标是什么?国际教育对立面是什么,是本土教育,还是中国教育?有一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如学生国籍、学业规划、国际课程、外籍教师、英文时长、校园文化和外国校长等。

我们看看这些孩子将来是否参加高考?如果不参加高考,他们去哪里?他们一定要出国吗?他们只能出国吗?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爆炸不是增长曲线,是一个瞬间的爆炸,现有知识被完全平面化。所以,将来一个孩子想要读全世界最好的一门物理课,在家就可以实现。不需要千里迢迢跑去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去找白发苍苍的老教授。

同时,我们学英语的时长也要讨论,不是学英语时间花的越长就越国际化,而是要学习最纯正的英语。至于校园文化,到底由谁来主导,我们是过万圣节,还是过清明?

最后,我觉得校长背景也很重要,不光是学识,还有承担的使命,他到底来干什么?JamesWaldrom(上海协和教科实验中学校长)在中国呆了14年,把心和家安在中国,这样的外籍校长才是真正懂教育,也乐意奉献于国际教育的educator。我们要想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做出一个国际学校,一个独立学校。

“独立”两个字代表什么——

首先要代表独立于这个社会正确的或者不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还要敢于独立于家长们正当或不正当的需求,那才是可以走的踏实、走的勇敢的独立学校。中国现在需要这样的独立学校。

2

国际化意味着什么?

提及国际教育不能放过这个词:国际化。

国际化意味着什么?我个人认为,这几个关键词很重要——互相理解、彼此欣赏、求同存异,取长弥短,亲密协作,共同面对挑战——我觉得这是国际教育的核心。

不是崇洋媚外,不是因为中国教育出了问题,我们必须去请外国人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也不是说我们中国大学办不好,才要把我们的孩子送到国外上大学。

所以,我们应该能体会到,国际化很重要的层面就是我们民族的东西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纯粹把学生送去国际学校、送去海外,那就是被同化、被英国化、被美国化,并不是被国际化。被国际化是有前提的,不是一种交易,不是拿出中国护照换美国护照,不是拿中国文化身份换英国文化身份。

我觉得,国际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一群这样的孩子,他们可以做到以上那几点,他不用自卑,仍然可以自信自豪的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说:

我是一个中国人,但是我很国际化,我受到的是国际教育,但我没有放弃我的文化身份、文化背景。

美国智库曾用三个层面来对亚洲文化国际化进行定义:

第一是知识,先得了解世界;

第二与其人交往,取长补短;

第三就是价值观。

我们归根到底不是要去比英国好、美国好还是中国好,而是要欢迎世界大同,世界无国界的最终梦想,这一点对于现在我们这个单语言、单文化国家有点挑战。

仔细看才能看到,我们被现实束缚了,被孩子将来要去哪个大学,学什么所捆绑,而忽略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

一个班里必须分出三六九等,误导了我们几百年。在美国教育中,排名往往没有那么重要,评估一个学生的标准在于他自己的GPA(GradePointAverage平均绩点)的走势和变化。但课程设置却很棒、很优秀。那些不容易测量的东西不代表它不重要,不代表它不能教,不代表它不能被设计在课程里。

3

华夏文明独有的魅力

一个孩子走进世界舞台,面对的是一群国际人群,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面,一个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遇到来自20个国家的人在喝鸡尾酒。我觉得那个场景有点窘迫,你可能真得很优秀,就读的是伯克利大学,也许将来会找一个优秀的工作。但在那一刻,你不知道如何面对。而来自于中国公民的独特性、唯一性,让他知道他是一个世界公民,接下来,让我们来聊一聊华夏文明独有的美丽。

这个“德”字就已开篇了,左边是十字路口,右边下面是心,中间是眼睛,眼睛正对着北方,北是上,就是正的方向,所以当一个人摸着心、眼睛看着正方,德行不会差。每一个悠久的文化,都是以古老的文明、古老的智慧为支撑的。

当我尝试把“孝”翻译成英文,我自认为英文不错的,但是“孝”是翻译不出来的。一个概念只存在在特定文化中,是很难被翻译和复制的,所以,最接近的翻译,filialpiety(家庭的虔诚),这已是最好的翻译了。“孝”来自于时代相传,在中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跟西方社会是不一样的。

所以,很多家长就是一味想让孩子成功、幸福,却忘记了成功和幸福建立在什么之上,这些东西建立在文化脉络上,而且“孝”字不能教,孝字一定不是靠背下来的,我曾经尝试过给美国孩子讲24孝,我自己没读过,从书架上拿下来翻一翻,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为了表现自己的孝顺,吃爸爸的大便,美国人听起来觉得是一帮神经病。我们要说中国当代的孝道,这个东西是我们独有的东西,不要丢掉,不然会有很大的后果。

这个字“让”不用多讲,中国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是全世界有名的,这是一种美德,我今天讲一对孪生兄弟:知其雄,守其雌,就是甘当老二的意思,你厉害你来。这个在西方很难解释。没有一本字典,能够真正翻译出Yield(让),Yield在英国字典里翻译成投降,最恰当的翻译是该停下来的时候停下来,下围棋的时候我让你先走,是我觉得你先走吧,然后我再来收拾你,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黄飞鸿从来不会先发招。

再讲一个字:这个“仁”字我也翻译不出来,翻译成慈悲有点居高临下,或许翻译成人道主义。这个字怎么写,左右一个人,“仁”其实就是稍微有点二,有点蠢,在吃饭的时候抢着买单不代表钱多,是因为你更珍惜感情;吵架的时候先道歉代表你更在乎对方的感受,这就是仁”。

我还想说个“毅”字,Grit,名词用成动词打磨,再演演绎成“毅”字,不是拼命,不是不知所谓的吃苦。昨天十点钟,我在外面转圈,路过第九中学,晚上10:00孩子们拖着沉重的步伐,一个个鱼贯而出,我不知道这些祖国花朵开出来的是梅花?桃花?但我想还不定能开出花呢。从他们呆滞的表情上看,我们不要再讲“勤”,我们讲“毅”,“毅”是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不放弃,不妥协,哪怕我的父母跟我站在对立面,这个社会跟我说giveup,我也能够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执着,那才是中华民族应该去发扬的东西,也应该是让我们的孩子去把握住的软实力的第一条。

现在很多人缺了一样东西:同理心。这个词是从台湾借来的,同情是居高临下,我看见你这个人手也没有,脚也没有,我给你十块钱你去买一个面包。而我觉得环卫工人在烈日下收拾垃圾既不安全又辛苦,我能想象他的痛苦,我就不再会乱扔一个烟头一张废纸,这叫同理心。

我以为中国汉字里面没有这个字,我翻出了《论语?卫灵公》: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要进口一些理论,中国人不是不懂,只是我们忘了,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忘了这些最基本的东西。

最后,我想讲“道”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是只有外国人能做的事情,也不是门槛很高的事情。我觉得,很多做了妈妈以后的母亲,完全可以自学成优秀的老师,她们对孩子无条件无差别性的爱,比师范大学的毕业证书值钱多了。

希望我们可以遵循教学最基本的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人性,设计出的课程不以任何借口,不以任何理由,包括他们光明的前程来伤害他们,剥夺他们已经有的东西,比如说创造力和想象力。

来源:VIPKID英文亲子阅读









































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lilego.net/xsejk/xsejk/315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