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3/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生育率和结婚率,是研究人口趋势的两个重要指标。

现在的形势,很不好。

目前,包括贵阳、河南、安徽池州等地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新生儿筛查或户政出生登记等数据都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不少地方的下降幅度超过一成。

先看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

截至9月22日,河南完成新生儿“两病”筛查58.83万例、听力筛查58.92万例,筛查率分别为98.69%、98.85%。

据此推算,年三季度河南新生儿约59.61万,而河南年三季度新生儿为73.43万,同比降幅高达19%。

还有同属中部人口大省的安徽。

9月份的时候,安徽发了一个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说明稿,其中明确提到:安徽出生人口连续4年减少,人口形势极为严峻。

据当地全员人口数据库统计,年至年出生人口分别为98.4万、86.5万、76.6万、64.5万、53万(预测),年增长率为-12.1%、-11.4%、-15.8%,-17.8%,整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

河南降了19%,安徽降了17%,两个中部人口“扛把子”的省份,年新生儿降幅都逼近了20%,这降的未免有点夸张了。

有因必有果,年的新生儿数量大幅下降,跟年结婚人数突然大降,有很大关系。

民政部的数据,年前三季度,共有.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

年同期,这一数据是.4万对。

看起来降的不多是不是?降幅还不到1%。

但是,年前三季度结婚人数是.1万对。

也就是说,今年比前年同期减少了.5万对,降幅达17.5%。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年,全年结婚登记.9万对,是最近10年的历史高位。

随后7年,登记人数连续减少,年登记数据只有.1万对,相当于年的60%。

年马上过完,今年前三季度还是下降,这样看,结婚人数已经连续8年下降了。

这就跟今年的新生儿数据对上了。

不少省份今年新生儿数量降幅超过10%,像河南、安徽甚至逼近20%,那是因为去年结婚人数比年降的太凶,生孩子的家庭自然也会变少。

生育率和结婚人数下降,已经聊过很多次,可今年的数据差成这样,还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看完了这两组数据,各位也就明白,为什么诸多省市在加码鼓励生育的政策。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截至目前,至少15个省份公布了当地的人口计生条例修正案,这些省份包括江西、四川、江苏、贵州、吉林、山西、黑龙江,辽宁、湖南、湖北、陕西、安徽、海南、宁夏。

其他省份也没闲着,湖南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征求意见稿里提到:本轮地方性法规修改中,29个兄弟省份拟增加育儿假。

也就是说,加上湖南,目前已有30个省份增设育儿假。

江西、四川和贵州都规定,子女三周岁以下的夫妻,每年各有10天育儿假。

山西省规定,符合规定生育且子女不满三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每年15天的育儿假。

辽宁、湖北、云南、海南、湖南、宁夏也拟设置育儿假,规定3周岁以内的孩子父母两人各自享受每年10天的育儿假。

除了育儿假,还有延长产假和陪护假。

江西产假增加30天(达到天),男性陪产假增加15天(共30天)。

辽宁拟增加男性陪产假5天,从此前的15天增至20天。湖北为产妇拟增加30天产假,从此前的天增加到天。

安徽则拟增加婚假10天(共13天),增加产假30天(累计达到天),增加陪产假至总计30天。

现在,全世界58个国家有育儿假,仅占世界银行成员的30%,比年的44个增加了不少,通过立法确定育儿假,已经成为国际趋势。

除了增加假期,还有现金补贴、优先选房、扩大生育保险支付范围。

比如四川攀枝花,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

武汉对参保职工生育三孩的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女职工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男职工可享受15天护理假津贴。

北京为落实三孩政策,多胎的公租房备案家庭,可以不用再继续轮候,以及摇号或者快速配租等方式,可以直接拿通知单去选房。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假期、补贴之类的奖励措施,不想生还是不会生。

可换个角度看,提振生育意愿,本来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你以为生育率下降只是我们的问题,其实这是全世界都头疼的事。

年,中美出生人口均出现下滑,年全美有万人出生,比年下降4%,也是自年以来新生儿数量最少的一年。

年,韩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年,日本只有86.4万新生儿,自年以来首次低于90万。

发钱、假期、社保、资源倾斜,不管出来什么措施,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但现在如果不去做这些事,就会错过最佳的鼓励生育窗口期。

光大宏观的报告说,千禧年前后,出生人口出现塌陷,导致20-30岁人口自年达到峰值后,在

年至年出现快速下滑,青年人口已经开始塌陷。

目前,30-40岁人群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依然尚存较大规模的适龄生育妇女基数,还有加码鼓励生育政策的空间。

反观美国,虽然新生儿的降幅也很凶,但80年代的“回声潮”叠加“移民潮”持续了将近20年之久。

我们的婴儿潮只有两波,持续时间也只有10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照这种形势下去,年前后,我国青壮年劳动力占比就将低于美国。

现在放开了生育,又增加了补贴、育儿假、延长产假、扩大社保补贴范围。

生的问题解决了,养和教的问题(购房压力和教育成本),肯定会成为未来政策倾斜的重点领域,力度还会越来越大。

准备结婚、还没生娃、还没要二胎三胎的家庭,接下来,可以有更多的期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lilego.net/xsezl/xsezl/453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