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疫情下的旁观者心肺复苏

3月12日下午,上海虹口区鲁迅公园内,一名正在跑步锻炼的中年男子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有一位女士见状,立即对该男子实施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赶到现场。遗憾的是,最终男子还是不幸去世。

必须为勇于出手救人的女士点赞!

“救命”与“被传染”间必须取得平衡

最近疫情于多地发展,必须不厌其烦再重提点大家在疫情期间如何实施旁观者心肺复苏。

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冠状病毒病」(COVID-19),而该病毒则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COVID-19具高度传染性,病毒可以直接来自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受污染的表面,呼吸道分泌物主要通过飞沫及气溶胶颗粒传播。

飞沫通常是由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大液体颗粒,由于体积较大,这些颗粒不会传播太远就会落到物体表面。

而气溶胶则是非常小的颗粒,它们非常轻,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除了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外,说话或呼吸都可以释放气溶胶。

医院肺部与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医生,医院研究所的研究人员GeorgeAlba,MD指外科口罩的优点在于它具有阻隔流体的作用,可以为您阻挡大颗粒飞沫或飞溅的体液。但外科口罩不能阻挡气溶胶。如果在气溶胶生成的过程中直接接触COVID-19患者,外科口罩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

急救过程会释放气溶胶吗?

鉴于旁观者心肺复苏和公共场所除颤可改善心脏骤停结果,重要的是确定这些拯救生命的措施是否会产生有可能将呼吸道病原体传播给非专业救援人员的气溶胶。

一项于年在《复苏》期刊发表的实验论文通过猪心脏骤停模型分析胸外按压和除颤过程中气溶胶的产生。

研究人员使用猪模型来模拟“目击的”院外心脏骤停,实施胸外按压和电除颤。研究人员发现,除颤后的胸外按压比除颤前的胸外按压产生的气溶胶明显更多、更大。这表明除颤引入了一个变量,该变量会产生更大的气溶胶,这些气溶胶有可能携带呼吸道病原体,例如SARS-CoV-2病毒。虽然仅胸外按压不会导致大量气溶胶产生,因在复苏的过程可能需要除颤,研究人员也建议施救者将面罩放在患者口鼻上。

即使目前没有关于在进行心肺复苏术或急救时传播COVID-19的具体数据,但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胸外按压有可能产生气溶胶,而急救过程某些程序所需的密切接触可能存在风险的传输。

助你做出更安全选择的三个因素

传播COVID-19的主要途径是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当COVID-19感染者呼吸、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便会释放出含有病毒的微粒(飞沫和气溶胶),这些粒子可被另一个人吸入。

虽然戴口罩是最重要的保护方式,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地点”、“距离”、“时间”是令你做出更安全选择的因素。

COVID-19主要在有近距离接触的人之间传播,与感染者越接近,传播风险就会越高,即使是短暂的接触也可能会传播COVID-19。

距离是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戴口罩也不能替代保持身体距离和勤洗手。

临时指南的建议

美国心脏协会与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呼吸护理协会、美国急诊医师学院、重症监护麻醉师协会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合作制定“年对疑似或确诊COVID-19的成人、儿童和新生儿进行基础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的医疗保健提供者临时指南”。

随着科学知识的增加、更稳定的个人防护装备(PPE)供应链、前线医疗保健提供者和公众的疫苗接种,指南中就以下问题也做出建议:

在初始的胸外按压期间是否需要掩蔽心脏骤停患者口鼻?

没有人工呼吸的胸外按压导致潮气量远低于正常呼吸。此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气道通常会因舌头肌肉松弛而被阻塞,进一步降低了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因此,万一没有戴口罩的疑似或确诊冠状病毒病患者意外心脏骤停,请不要延迟按压。如果触手可及,相关的按压者可在患者的口鼻上使用外科口罩或布块覆盖,但这不应延迟开始胸外按压。至于濒死样喘息的气溶胶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探讨。

基于第一响应者的安全,是否需要戴上口罩?

目前还没有关于替冠状病毒病阳性患者仅胸外按压而导致病毒传播的报告,未接种疫苗的第一响应者在触手可及的情况下立即戴上口罩是合理的,但不要延迟按压。对已完成接种疫苗的第一响应者,在为心脏骤停提供有效治疗的同时,于短时间内不戴口罩进行胸外按压而感染冠状病毒病的风险可能是微不足道。人工通气对儿科和新生儿的心脏骤停是优先事项,但由于是被怀疑气溶胶生成程序,已佩戴N-95口罩的急救人员应尽快接替未戴口罩的第一响应者。

旁观者心肺复苏重点是降低暴露在病毒中的风险

作为旁观者,根本无从得知倒地昏迷的人是否确诊。于急救过程,如果患者呼气或呕吐物带有病毒,不单对自己有危险,围观者亦同样有风险。

不要让其他人靠近围观。

通过观察胸腹部的起伏来判断患者的呼吸情况,心脏骤停可以由没有反应和呼吸是否正常来识别,并不需要靠近患者口鼻。

如果可能,在心肺复苏前先用毛巾或口罩盖住患者口鼻,这样可以降低病毒在胸外按压时在空气中传播(气溶胶)的风险。

与无心肺复苏相比,仅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也可挽救生命。人工通气是被怀疑气溶胶生成程序,不要用口做人工呼吸,即使施救者已配戴口罩,也会因人工呼吸而缩短与患者的身体距离。但以下两种情况留给施救者自行判断是否用口做人工呼吸:

◆施救者和患者住在同一个家庭(已经分担了污染的风险或者风险只局限于家庭)

◆患者是孩子或者婴儿(儿童心脏骤停通常是由于呼吸系统问题所致,进行人工通气会增加儿童存活机会)

最后,施救者在完成急救必须洗手。

图文来自网络,致敬原作者

如侵联删

免责声明:1、文章部分数据、文字与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读者参考;2、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3、本文如无意中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而删之;4、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且不侵犯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有益知识和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lilego.net/xseyd/xseyd/436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