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6/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近日一件关于育儿教育机构宣传趴睡理论,宝妈引导3个月大婴儿趴睡,致使包包哭闹2小时后窒息身亡,此事件一出引发网友热议,在笔者为宝宝深感痛惜。

4月16日下午,一名新手妈妈在“某付费睡眠引导群”提问,称小孩翻身趴着睡觉一直哭,想向群内的老师寻求帮助。群友答“不是大哭就没事”,然而约两小时后,这位妈妈在群内表示孩子嘴唇发紫,最终孩子不幸身亡。

根据网络曝光的相关资讯,宝妈在当天下午1点01分,发现宝宝哭闹之后,连续寻求群内“指导老师”的帮助,但“老师”并未进行回复。直到下午3点,她叫宝宝起床吃奶走进房门,才发现孩子已经不对了。而距离她发现孩子没声,已经过去了1个小时……

最终孩子不幸身亡……事发后,这位妈妈还继续在群里提问:“结扎后还能再生吗?老天怎么这样对我,我女儿才三个月。”

据悉,3月份,这位母亲曾购买过一家叫“芝士小馄饨”的付费课程并加入该群。据了解,这家机构提出了一套宝宝睡眠理论,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

宝宝在几个月的时候,会有一个“翻身倒退期”,这阶段宝宝晚上睡觉会不停的翻身,直到宝宝会趴睡了,才算完成“解锁趴睡”这个任务,结束倒退期。而群里有“老师”会提供训练婴儿独立睡觉的“指导”,让婴儿跟母亲分房睡,并且睡在完全漆黑的空间里。

4月19日,教育机构团队发表声明,称网传信息不实。

相关专家介绍,4个月前的宝宝惊吓反射明显,当宝宝受到光线、声音和抖动等刺激时,这个反射会影响睡眠。俯趴的姿势可以减少该反射对睡眠的影响,也就是会睡得更踏实一点。但6个月前的宝宝还是最好仰睡!

另据美国儿科学会介绍:6个月以前的宝宝严禁趴着睡!因为较小的婴儿对于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还很弱,如果趴睡,宝宝很可能不会转动头部以确保自己的呼吸畅顺,也容易出现因口鼻被遮挡而窒息的情况,甚至造成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发生。

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是指1岁以下的婴儿不明原因地突然死亡,SIDS有时被称为“摇篮死”。SIDS发生于婴儿睡觉时,通常是在半夜到凌晨6:00。几乎所有死于SIDS的婴儿都不足6个月。

因此,仰躺是小宝宝最安全的睡眠姿势。一般宝宝可以自主翻身后,SIDS的风险就没那么高了,所以是否可以趴着睡的分界线是:睡眠过程中宝宝是否可以自主翻身。

由于几乎所有的宝宝6个月时都可以自主翻身了,所以6个月之后的宝宝可以让他们自己决定用什么姿势睡觉,家长注意保持床上干净无杂物即可。

此事件不得不引发我们深刻反思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引发了此次事故的发生,是宝妈对于孩子的不重视?还是育儿机构的趴睡理论?

其实,根源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宝妈对于孩子成长心切,甚至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来提高宝宝的身体素质及能力,另一方面育儿机构在合约结束后断然切断与宝妈之间的联系也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由于母婴家庭的规模持续扩大,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家庭及育儿观念的不断革新,家庭成员对育儿教育方面的参与度显著提升。

据调查,年育儿类APP的月活数量高达.5万人次,年度涨幅高达15%。其中,对于育儿知识的学习率超75%,营养建议使用率73.1%。

可见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宝妈宝爸们通过互联网途径学习育儿知识,并且其中有7成用户愿意付费获取育儿信息。

在如此钱途的发展背景下,大量教育机构涌入育儿行业,但其教育能力却参差不齐。

还记得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教育机构经典案例:量子波动速读,能使大脑呈现书本的动态影像,帮助孩子们高效阅读,翻得越快你的阅读速度越牛逼,甚至能拉近你和宇宙的距离!

又或是电子跃迁心算法,孩子学习通过训练边跳跃边口算的能力,可以感受跳跃过程中能量跃迁的变化,进而领悟到数学运算的本质,从此贯通微积分,口算平方根。

一个又一个的专业名词的背后,是无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孩子成才背后所交的智商税。

如此拙劣的手法骗局,父母们就像闭塞视听一样的纷纷往坑里跳。在这里笔者还是希望各位父母们一定要擦亮眼睛,用知识的力量消灭伪科学。

我很理解第一次为人父母,或多或少的都要走一些弯路,但是无论从何处获取的信息,一定要辨别其真伪之后在赋予实施。毕竟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生命也只有一次。

魏徵曾向唐太宗进谏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养儿自然需要多多恶补一些育儿知识,但是与其相信网络中或者各种全新理论的背后,大可以买几本比较靠谱的育儿知识来学习一下。

其实,不管父母们是否是有能力或者有经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各种事故的背后往往是因为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模式。

就像上文中说的这个宝妈,如果不完全依赖教育机构的“引导”、网友们的建议,能够自己做出一丝的判断,也不会引发这样的事故。

各种早教机构的迅速发展,不也是因为宝妈宝爸们不愿将闲暇时间用来陪伴自己的孩子么?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能有好的发展,请放下自己的手机,多多陪伴孩子。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经历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快提高其能力的有效途径,孩子适应世界和成长的自然规律才是主线,父母的作用是适度引导和纠偏。育人先育己,将孩子未来的发展寄托于各式各样的教育机构,并非是最佳之策。求才心切可以理解,但是也请各位父母及教育机构们珍爱生命,孩子是无辜的,不要挑战生命的底线。

虽然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往往抢跑未必是好事。家庭环境、父母的性格、饮食方式等等都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那么又有哪一个机构创造的育儿经能够适合每一位孩子的发展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lilego.net/xsejk/xsejk/44664.html
------分隔线----------------------------